二号机
Blogroll
Links
Search
Recent Comments
- csslayer on 对“fcitx5 依赖 boost 和 KDE, 探讨继续使用 fcitx4 的可行性“的回应
- plum on 对“fcitx5 依赖 boost 和 KDE, 探讨继续使用 fcitx4 的可行性“的回应
- Randy's cat on 对“fcitx5 依赖 boost 和 KDE, 探讨继续使用 fcitx4 的可行性“的回应
- 对“fcitx5 依赖 boost 和 KDE, 探讨继续使用 fcitx4 的可行性“的回应 | CS Slayer on Fcitx 5 的拼音有哪些新功能
- 对“fcitx5 依赖 boost 和 KDE, 探讨继续使用 fcitx4 的可行性“的回应 | CS Slayer on A new pinyin input method that might be slightly better than sunpinyin
Tags
acfun amarok android archlinux ati blogbus cmake dbus fcitx fcitx4 fcitx5 fedora feeling git gnome gtk ibus icecast input method KDE kde4 kde4.5 keyboard layout kimpanel kwin Linux mpd nginx opensource opensuse planetkde plasma qt sunpinyin systemd ubuntu vim wayland Wordpress x11 yoga 个人Linux唠叨 做饭 歌词 追漫笔记Categories
Archives
Tag Archives: KDE
对“fcitx5 依赖 boost 和 KDE, 探讨继续使用 fcitx4 的可行性“的回应
原贴:https://forum.suse.org.cn/t/topic/15817/7 首先,要对其中的几个所谓的错误说法进行驳斥。 1、Fcitx 5 依赖 KDE 和 Boost? 这是错误的,作为高度模块化的项目,核心库和服务器,输入法引擎,配置界面都是分离的代码库。 核心部分,反而比以前要精简得多,因为 gtk 和 qt im module 都变成了独立的项目,事实上,如果你乐意,可以编译出一个和图形库无关的 fcitx,这也是 fcitx5 能被移植到 android 上的基础。 输入法引擎部分,现在新的拼音引擎使用了极少的一部分 boost,大部分都是 header only 的,只有几个少量和 io 相关的库需要 boost 的共享库。如果你的发行版拆包精细,将只是引入约 500k 左右的依赖。 而配置界面的部分,则可能是有疑问的了,事实上它本身是在同一个代码库内分解成了两个实现,一个是只依赖于 Qt 和少量 KF5 的库,另一个则是和 KDE 系统设置集成的,也就是和 fcitx4 … Continue reading
Use Plasma 5.24 to type in Alacritty (Or any other text-input-v3 client) with Fcitx 5 on Wayland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put method server and applications under Fcitx5+KWin/Wayland With the latest release of Plasma 5.24, the native wayland input method support in KWin is improved to support non-virtual keyboard input method like Fcitx 5. (There are lots of … Continue reading
仿原神 UI 的 KDE 系统配色
原神痴竟是我自己 下载地址:https://uploads.csslayer.info/uploads/Genshin.colors
做个 Free Lancer 式的 KDE 开发者
开发总是蛮难的一件事情,尤其是当你面对着一个非常大的项目的时候,例如KDE。 经常会有人问到:“啊,我懂一点Qt,也懂C++,然后也挺闲的,想要给KDE开发点什么,但是不知道该干什么。” 这种问题在邮件列表上时有出现,经常一个回答就是,嗯,去找点Bug来修吧。其实对于常驻的开发者们来说,这个回答是十分make sense的,因为他们也不了解你的热情究竟如何,但是修复个Bug,即使你将来失去兴趣很快离开了,也不致于导致留下了一些无人维护的代码。修复个Bug,和写个新功能带来的成就感可是没法比的。 那么如何给自己一些动力呢?那就来修复你讨厌的Bug吧!或者找一些你喜欢的小功能来实现。我的KDE开发之路是从kimpanel开始的,话说回来,我对于界面的原生程度是无比执着的,也导致了我很喜欢kimpanel这个小东西,不过之前的作者已经离开很久了(由于他个人原因),也有很多Bug没有修复。于是我借着机会把它给重写了。当然为了进行提交,我顺带还申请了KDE的开发用的账号。 这个账号的权限可是不老小的,可以对KDE的任意代码进行修改,于是从这里开始我偶尔就会找一些小问题来解决一下。当然最好还是采用Reviewboard,因为你对于其他的项目的了解并不一定太深,让主要维护者来review一下总是好的。不过偶尔我也会干点直接提交的事情,如果我十分确定的话。 总之概括起来的话……当年Linux的评价就是有无数的眼睛盯着代码,于是偶尔自己也可以成为这样的眼睛啰。了解了更多的代码之后也可以方便自己加入到开发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