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号机
Blogroll
Links
Search
Recent Comments
- csslayer on 对“fcitx5 依赖 boost 和 KDE, 探讨继续使用 fcitx4 的可行性“的回应
- plum on 对“fcitx5 依赖 boost 和 KDE, 探讨继续使用 fcitx4 的可行性“的回应
- Randy's cat on 对“fcitx5 依赖 boost 和 KDE, 探讨继续使用 fcitx4 的可行性“的回应
- 对“fcitx5 依赖 boost 和 KDE, 探讨继续使用 fcitx4 的可行性“的回应 | CS Slayer on Fcitx 5 的拼音有哪些新功能
- 对“fcitx5 依赖 boost 和 KDE, 探讨继续使用 fcitx4 的可行性“的回应 | CS Slayer on A new pinyin input method that might be slightly better than sunpinyin
Tags
acfun amarok android archlinux ati blogbus cmake dbus fcitx fcitx4 fcitx5 fedora feeling git gnome gtk ibus icecast input method KDE kde4 kde4.5 keyboard layout kimpanel kwin Linux mpd nginx opensource opensuse planetkde plasma qt sunpinyin systemd ubuntu vim wayland Wordpress x11 yoga 个人Linux唠叨 做饭 歌词 追漫笔记Categories
Archives
Tag Archives: archlinux
今天发了个关于AUR的贴,有关git,svn的包管理
Archlinux的AUR是很伟大的,可以让用户们尝试各种官方不提供的包,并且提供某个包对应的svn版本也是一个传统了。我想,一般人使用svn或者git的包一定是为了解决自己的某个问题,例如一个在主版本当中没有修正的bug,一个主版本中没有提供的功能,等等,莫复如是。问题在于等待他们发布一个新的版本是一个不现实的事情,也许这个bug很烦人,很讨厌,也许某个功能我很想要,但是没有。 为什么别人已经写完了,我们却还要等待什么0.1.1的发布,为什么我们不能直接用呢? 这个也许就促进了git和svn版本的诞生,很方便的,一次写完配置,就可以反复编译。 但是也许,你希望下一次回到正式版,毕竟每次svn的更新可能带来新的错误,而发布的版本多半是经过良好测试的,而arch的svn总是会更新到最新版。 为什么在0.1.1发布之后,我还要接着使用svn版?没有道理。问题在于,pacman不会提醒你,“新版本发布啦”这件事,因为你用的是package-svn,而不是package,pacman不知道,也没有义务提醒你,带来的问题就是我也许需要查阅什么新闻,才能知道新版发布了,然后又回到新版本。 所以我发了个贴,如果包的名称能够变成pacakge-0.1.svn234 package-0.1.git20100118,这样在pacman也会提醒你该更新了的事实。 详见:http://bbs.archlinux.org/viewtopic.php?id=89110
开源的强大,Archlinux ATI R600 开源驱动安装
说起来,开源究竟有多强大谁也说不好,仅指与我相关的ATI显卡驱动一例。 ATI显卡驱动在Linux上真是要多Suck有多Suck,一般说来,闭源驱动的性能总归是要好一些,这也确实,闭源的驱动在BenchMark上的表现超过开源驱动,但是这不妨碍他Fuck itself。观感上的问题就是ATI的闭源驱动在窗口Resize的时候会有明显的延迟,CPU会刷的一下升上去,为此有人搞了一个补丁。但是这个补丁会带来显示的问题,在性能不如Compiz的Kwin上尤其明显,当然也不是说Compiz就没有这个问题,但是少。 其次,ATI只官方支持Ubuntu,这是什么意思呢?一旦Xorg或者Kernel更新了(这两个和驱动关系很大),ATI的驱动往往跟不上更新,为啥,因为Ubuntu没有使用新的版本的内核或者Xserver。Nvidia则不然,能在内核未发布的时候保证支持。这是态度问题啊…… Catalyst驱动到现在还没有支持Xorg 1.7,导致我等使用Archlinux的同学要么就等着不更新,要么就抛弃闭源驱动。不更新有很多麻烦,有可能有很多依赖的包都会出现问题,尤其是Archlinux这种滚动更新的发行版,长时间不更新会带来更多的麻烦。 说起来,这种时候大家的选择只有忍耐,或者投奔开源。这时我早早的就开始在网上寻找开源3d的支持。于是我发现了这个:http://aur.archlinux.org/packages.php?ID=28981 当时还尝试自己编译相关支持,但是失败……后来有人终于成功搞出来,不过那已经是很久之后的事情了。ATI的开源3d也确实牵动着众多用户的心,很多人都有关注,各个网站也有相关文章,主要关注的还是Phoronix上的新闻。 那时还曾经头脑发热想去参与开发,后来发现自己啥也不懂就作罢了…… 列出历史上的几篇激动人心的文章: AMD Releases R600/700 Programming Guide ATI发布了编程指南,这是走向开源的第一步,这样就不用苦苦逆向工程搞出来什么寄存器是干什么的,同时还能带来更好的性能。 Open-Source ATI R600/700 3D Driver Almost Working 这篇文章标志着开源驱动就要到来啦~ ATI R600/700 OSS 3D Driver Reaches Gears Milestone glxgears works!一个大家常用的benchmark 然后就是等待内核2.6.31,其实这时候我一直都还没尝试过开源驱动,其实是没有成功。当Xserver 1.7到来的时候,大局迫使我向开源驱动靠拢。这时候我编译了drm-next的radeon模块,终于看见了3d work,太感动了,太激动了……虽然渲染错误时常出现,但是我也坚定的向Catalyst说了fuck and goodbye! 说起来感觉内核发布得越来越快?2.6.32很快就到来了,这是声明有官方支持的r600/r700的3d,测试发现渲染错误依然,不过不用自己编译相关模块了,倒是不错。 期间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early load,为此我写了一个mkinitcpio的hook,发在了评论里,被别人拿走打包了radeon-initrd,确实可以尽量早的启动kms。 后来2.6.32.2内核会导致无法启动的错误,后来发现有人测试2.6.33rc1的内核很好使,于是我也下载自己搞了一通,最后发现没有firmware?!没办法,幸好我之前注意到了一个叫做radeon_ucode的包,于是装上,哇!没有渲染错误的KDE … Continue reading
Firefox的openSUSE patch
花了几个小时终于整合上了,现在用的很爽…… AUR地址: firefox-kde-opensuse:http://aur.archlinux.org/packages.php?ID=32598 xulrunner-kde-opensuse:http://aur.archlinux.org/packages.php?ID=32599 kmozillahelper:http://aur.archlinux.org/packages.php?ID=32600 这么一看包的编号都是连续的…… 非Archlinux用户也可以去看看,其中补丁想必还是有帮助的……
个人Linux唠叨——Linux发行版的唠叨
我是从大二开始使用linux的,最早的其实是基本没用的redhat啦,redhat9,使用时间大概不超过半小时,因为实在太老了……后来就发现了fedora,开始了漫长的fedora之旅。说实话,是从fedora 7开始用的,也没做其他的尝试,就是觉得good,ok就用了。然后出了fedora 8之后重装升级,9和10都是在线升级,感觉还不错。我打算换发行版是从fedora 10开始的,因为,启动速度太慢了!从开机到登陆界面比我的XP还要慢,虽然从登录界面到桌面还是fedora更快一点点,但是,但是,如果没有卡巴斯基这个玩意,还是XP更快啊啊啊…… 这时,我在鬼使神差下,选择了Archlinux(那时我还怀着小白们对Ubuntu的偏见),然后一用就用到了现在。其间还用debian给我们家的台式机装过一次系统。 老实说,我认为一个桌面发行版最重要的就是包管理系统,我现在对fedora非常不满,主要原因就是yum太太太太慢了!update一次不知道要折腾多少时间,还仅仅是更新数据库,还没安装包。对此,我对于deb系的包管理就比较满意。速度那叫一个快,和我用rpm时的痛苦,没什么说的了。 我对于Debian的不满主要是更新太慢,有人也许会建议我用sid,可这实在是对我说,喂喂,火炕在此,往里跳吧。当年为了用上xfce4,我还只能在网上找了个第三方源,心里实在是不舒服…… 我对于ubuntu的包一直有一些问题,他们包的命名实在是有些雾里看花的感觉,由于我没有自己用过ubuntu,只是给别人装的时候一般都喜欢装Ubuntu,毕竟Archlinux要装出图形界面,还是比较费功夫的。Archlinux的AUR和Ubuntu的ppa,看起来是有些类似的东西。由于我在教育网,ppa总是很无力,这点特别体现在我安装ATI显卡驱动上。 说到ATI的显卡驱动,我不得不牢骚两句,且不说ATI的linux驱动跟不上XServer更新啊,跟不上内核,ATI显卡驱动最大的问题就是窗口在开启Composite的情况下Resize的时候异常卡,非得要给XServer一个补丁不可。Ubuntu的Compiz默认Resize的时候不显示窗口内容,倒是个迂回方法,但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还是得打补丁。这里就体现出了Archlinux和Ubuntu包管理系统的区别了。 由于Linux本身安装软件的复杂(各个文件),没有包管理几乎不能卸载,且不说你必须留个源码包make uninstall,而且碰上某些无良的软件甚至不提供make uninstall,就无语了。因此就算是要自己装个程序,也最好用包管理器管理起来。这里就出现了一个问题,我也是亲手写过RPM的SPEC文件,deb的包实在是不能忍了,难以打包的过分了。在某些源码下面特别会有一个debian的目录。F**K,为了打个包我还要写一个目录的配置?!因此在debian下面我只用过checkinstall打过包,但是心里还是不踏实,因此checkinstall总是可能出现这个那个的问题(虽然我还没有遇见过,毕竟我只打过一个gtk engine的包嘛)。 为了给Xserver打上这样一个补丁,我只能搜索一下看看究竟哪个ppa提供这个包,好在有人提供,ok,我顺利的安装了数个ok的ATI显卡驱动linux。 Archlinux怎么样呢,PKGBUILD实在是简单易懂,虽然AUR上也有一个提供了这个补丁的包,但是,ok我自己动手也是非常easy的,乃至于如果源没有提供最新版,自己手写一个也很容易。 我对Archlinux包管理不满的只有一点,难道你就不能在readline升级的时候写清楚依赖吗?!由于教育网网速的问题,有时我喜欢一个个的升级包,但是这就出了问题,更新之后,what?readline.so.4找不到,bash光荣牺牲,无法执行任何新程序,pacman都用不了……重启就更别想了,系统都会进不了。这种升级一般导致系统挂掉我倒是头一次见啊,其实解决也方便,只要在依赖的时候写清楚版本即可……好吧,这只是一个对于Archlinux打包人员的牢骚,不可否认,PKGBUILD带来了巨大的便利。 用了Archlinux之后,想要用其他的发行版,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软件包跟进速度,KDE 4.3出来了,Ubuntu这个发行版非要脑残的等到下一个Release才更新,What a f**k?! 我现在已经难以理解那些不好好更新的发行版了,慢一点可以,直接对我们说“hey buddy,we can’t do this”,就叫人难以忍受了。某些人说,hey,go to ppa,这又叫我心头大大不爽。ppa是个好东西,源内版本都很新,no problem,可是这叫我apt源的长度情何以堪啊?!为了一个程序,加一个源?!脑残了啊,10个程序10个源,为什么就没有一个好东西把他们都组织起来呢?所以才会出现Ubuntu tweaks这种TX大大写出的程序吧,为了管理ppa源。这里我要高喊,AUR万岁! 这里顺便牢骚两句我没用过的发行版: Gentoo,一切源码编译,为了装一个系统还要我编译个几天?!为什么我不能马上开始工作啊,这是我绝对不选择gentoo的原因。 openSUSE,Mandriva,我对一切RPM管理的包都望而却步,不过据说还不错,openSUSE据说把firefox和KDE的集成做的很好,我很想把补丁抓下来搞上AUR。 现在,我对于喜欢折腾的Linux用户,推荐Archlinux,对于新手,推荐Ubuntu,我在给别人安装时也是这么做的。Archlinux我能做到15秒开机,这个数字是Windows难以企及的吧,我不和其他发行版比较,主要是没用过……也许也挺快呢? Archlinux的快主要体现在对i686编译优化上,Fedora很多写的体系结构都是i386,god,哪年的了……为了兼容性,不必如此吧…… P.S. 我还打算对Linux的输入法,浏览器唠叨唠叨,敬请关注:)